成立不足一年,又有FOF清盘了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 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成立不足一年,又有FOF清盘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21 20:11:59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肖芮冬
《每日经济新闻》获悉,6月21日,中欧基金发布了《关于中欧盈选进取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基金合同终止及基金财产清算的公告》。
公告显示,中欧盈选进取3个月持有期FOF成立于2023年9月19日,距今尚不足一年。截至6月20日,该基金出现连续5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基金管理人将按照基金合同约定程序对该基金进行清算。基金的最后运作日为6月20日,并于6月21日进入清算程序。
记者注意到,中欧盈选进取3个月持有期FOF是今年清盘的第7只FOF基金。而在2023年,全年有12只公募FOF清盘。根据Wind数据,当前合计规模不足2亿元的FOF基金,在全市场FOF的占比超过60%(份额分开计算),清盘警报不断。
中欧盈选进取3个月持有期FOF清盘,成年内第七只清盘FOF
又有FOF基金清盘了。
6月21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中欧盈选进取3个月持有期FOF已于今日进入清算程序。
公开资料显示,中欧盈选进取3个月持有期FOF成立于2023年9月,基金经理桑磊。桑磊本人是平安系出身,先后在平安资管、平安人寿和平安集团任职8年,从事过风险管理、组合投资经理、资产配置经理等岗位,之后还在众安保险、永诚保险从事过资产配置,投资经理等工作。2016年桑磊加入中欧基金,2018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目前在管基金共有8只,管理总规模56.68亿元。
作为一只成立时间不足一年的FOF基金,中欧盈选进取3个月持有期FOF成立以来的收益为0.69%,在203只同类基金中,排在前35%。不过从近三月和近一个月的短期表现来看,该产品几乎处于行业后10%甚至5%的水平,短期业绩并不理想。
在基金成立时,中欧盈选进取3个月持有期FOF的规模为2.37亿元。不过近两个季度,该基金规模快速缩水,到今年一季度末合计规模仅有5000万元,在清盘的边缘徘徊。
根据公告,截至6月20日,中欧盈选进取3个月持有期FOF已经出现连续5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基金管理人将按照基金合同约定程序对该基金进行清算,且无须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基金最后运作日为6月20日,自6月21日起进入清算程序,停止办理申购、赎回、定期定额投资、转换等业务,并且之后不再恢复。
清盘警报不断,FOF遭遇“生存危机”?
根据Wind数据,中欧盈选进取3个月持有期FOF已经是年内第7只清盘的公募FOF了。
从今年1月至今,先后有浙商汇金卓越优选3个月FOF、中信保诚养老目标2035三年持有FOF、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FOF、鹏华长乐稳健养老一年目标FOF、新华精选成长主题3个月持有期FOF、国投瑞银兴顺3个月持有混合FOF等多只产品公告清算。其中多只产品都是养老FOF,也一度引发了“人还没退休,养老基金先清盘了”的热议。
作为近年来公募创新产品的代表,国内第一只公募FOF在2017年10月成立,到今年已有近7年时间。
这类产品从发轫起就备受市场和投资者关注,也实现了基金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场公募FOF总数已经突破500只,FOF总规模也早在2021年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
不过比较尴尬的是,自从2021年之后,公募FOF的总规模就出现连年下降的趋势。根据Wind,2021年底、2022年底、2023年底、2024年至今,FOF的资产净值依次为2222.41亿元、1927.00亿元、1554.73亿元和1485.09亿元,下滑趋势明显。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FOF总规模已经连续7个季度下滑。不过根据Wind数据,今年二季度FOF市场出现回温迹象,1485.09亿元的总规模相较一季度末的1469.12亿元也略有增长。
单只产品方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统计发现,当前合计规模不足2亿元的FOF在全市场FOF中,占比超过60%(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不足5000万元的也占到了27.53%。这意味着,有不少产品都存在清盘的风险。
对于FOF规模持续下滑的原因,华林证券资管部董事总经理贾志向每经记者表示,公募行业除了固收类产品外,大部分产品的规模都在下降,FOF产品相较其他产品更复杂更难理解,再没有业绩支撑,规模下滑就比较自然了。
而当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成为“迷你基”后,选择清盘还是保壳也成为了摆在各家机构面前的问题。显然,中欧盈选进取3个月持有期FOF选择了前者。
对此,有业内人士对每经记者表示,部分基金管理人出于保留产品线布局的需要,对未来行情也比较看好,可能会倾向于保壳;而另一些基金公司或许会因为该FOF规模过小、维护成本过高而选择清盘,也无可厚非,“有新发就有退出,这也是一个正常的优胜劣汰过程”。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378713200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推荐阅读:
10万、20万,认购不够“小筹”凑,上海楼市从“人抢房”转向“房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