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失守2800点!早上10:25开启反弹,为何仅40分钟后就回落了?

小微 2024月09月04日 阅读数 55894

> > 正文

沪指失守2800点!早上10:25开启反弹,为何仅40分钟后就回落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沪指失守2800点!早上10:25开启反弹,为何仅40分钟后就回落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9-04 15:24:54

沪指失守2800点!早上10:25开启反弹,为何仅40分钟后就回落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经记者 肖芮冬    每经编辑 赵云    

9月4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沪指失守2800点再创阶段新低,创业板指相对偏强。截至收盘,沪指跌0.67%,深成指跌0.51%,创业板指跌0.11%。

板块方面,医药商业、固态电池、保险、教育等板块涨幅居前,ST板块、油气、消费电子、有色金属等板块跌幅居前。

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近39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5594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12亿。

今天早盘,很多股民可能刚打开交易软件,心就凉了半截。

受外围股市大跌影响,早上9点30分,A股的个股涨跌情况是这样↓

随后几十分钟,个股略有好转,指数则持续水下震荡。

10点25分,A股整体迎来了一段拉升,深指、创指纷纷翻红,仅沪指微绿。

(10点25分这个变盘点很重要,本文会多次提及)

但可惜好景真的不长,仅40分钟后,这波升势就宣告终结。此后,大盘震荡回落,一直到下午收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走势?其实只看下面几张图,我们就能大致找到原因。

第一张图:全市场资金流向

股价涨跌,本质上就是资金在买或卖。

如图所示,市场各方资金早盘就以流出为主,仅机构和主力资金勉力支撑。

10点25分前后,机构、主力、大户和散户出现了步调一致的资金回流,大盘随之触底回升。

但11点05分之后,主力、大户和散户又明显转头卖出;午后,机构资金维持流入,而主力、大户和散户持续流出;指数震荡走弱,便在情理之中。

第二张图:市场量能预测值

近期市场成交额一度短暂回升,上周五放量至8800亿元,本周一7082亿元,周二5800亿元。

而今天的量能预测值,盘初一度较昨日大增,但在10点25分左右回落至0轴。此后的资金回流段,量能小幅回升;可惜午后仍下穿0轴,即市场整体重回缩量状态。

有观点认为,当量能降至五六千亿水平,市场便难免回到之前的存量博弈状态。这时的盘面有两大特征:

1)护盘资金出手则指数升,收手则指数回落;

2)题材轮动加快,持续性减弱。

或者说,一个比较笼统的规律是:放量的时候机会也随之而来;但当你发现市场在缩量,则应保持谨慎。

第三张图:宽基ETF分时走势

近期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护盘资金盘中出手,往往借道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ETF产品。

在部分交易软件上,“宽基ETF”也被编制为一个指数,体现这类产品整体的量价情况。毕竟,大资金每天具体买哪些ETF、买多少,是有一定变化的。

如图所示,今天宽基ETF盘中确实多次放量,与指数走势有明显重合,说明护盘资金仍在盯盘。

但从日K图来看,今天该指数尾盘仅小幅放量,整体成交量也不如前几个交易日,客观上的“护盘力度”稍弱。

第四张图:新能源和银行板块的“卡位”示意图

近期,市场内其实有两股力量,在此消彼长中争夺主动权。

有人说,这是银行股和非银行股的拉扯,不无道理。

仅今日而言,以电池板块为代表的新能源,和以银行板块为代表的高股息,早盘的走势呈明显负相关。随二者强弱转变的,是盘中市场的风格偏好。

我们很难预测哪一边能最终占据上风,但比较确定的一点是:

在缩量市场下,二者很难同步上涨,导致指数和个股总有一个较弱,市场期待的“暴力反弹”也难以出现。

最后,来看看电池板块(主要是固态电池)的上涨逻辑。

早间有报道称,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武建飞研究员带领的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研发出用于全固态锂硫电池的新型硫化锂正极材料,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每千克。

该研究为开发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与目前已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其能量密度高出1倍有余,且成本更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mall》。

近期,固态电池行业也消息不断。先是鹏辉能源在8月21日宣布在全固态电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将市场目光重新聚焦到固态电池上。

8月28日,鹏辉能源发布第一代固态电池,称其核心优势是安全和降本,在工艺上实现了电解质湿法涂布创新,解决了氧化物电解质的制备工艺难题,采用此工艺的固态电池,整体成本相较常规锂电成本预计仅高出15%左右。

中信证券研报称,2024年以来,我国固态电池行业出现半固态量产车型上市、半固态电池装车渗透率达1%等边际变化,产业化信号已至。我国具备技术路线低风险、“小步快跑”节奏好、产业化条件充沛等优势,有望在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下半场胜出。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量产仍存在不少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挑战。近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电池CTO孙华军在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一场高端对话上表示,在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量产上,我们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目前我们实际的状态还是从早期的实验室到工程化转化的过程,我们有大量实验室数据,也做了大电池,结果发现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还是有大量的问题,包括工程问题和界面问题。”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401114181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电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推荐阅读:

小贷行业调整动作频频:有退出、有新入局

总市值已不足200亿元 绝味食品何时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IPO过会后撤单 彩虹新能回A梦碎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