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市人大代表、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新技术为智慧交通注入新活力 地铁每隔60秒一班成为可能

小微 2021月03月03日 阅读数 66753

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张海妮    

专访北京市人大代表、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新技术为智慧交通注入新活力 地铁每隔60秒一班成为可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随着智慧交通的普及,交通领域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自动驾驶示范区”、“轨道交通微中心”也成为城市智慧交通发展的关键词。近年来,百度等互联网巨头进入自动驾驶、智慧交通领域,也让行业的热度不断攀升。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北京市人大代表、交控科技(688015,SH)董事长郜春海。作为交通领域的一名“老兵”,郜春海认为,纵观技术的发展历程,每当新技术爆发时,总会在交通领域引爆新一轮应用。而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变革,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碰撞创新,交通领域再次被注入新的活力,智慧交通也会释放新动能。

他认为,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驾驶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率先应用,为智慧交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业态和场景。未来,传统企业需要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共赢,进一步提升智慧交通的服务质量。

谈智慧交通:提升“最后一公里”的运营效率 

城市轨道路网的建设是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基础。据国家统计局和沙利文研究数据,中国城市轨道智慧化市场规模(以国家建设投资额计)由2014年的100.9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26.5亿元。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也将带动其配套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预计中国城市轨道智慧化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达到442.5亿元。

随着智慧交通的观念逐渐普及,智慧城轨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受益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渗透,传统交通的行业边界不断被打破,现阶段,智能城轨的运营和服务能力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双向升级,行业整体向智能化升级,逐渐迈入智慧交通时代。

行业的变化也驱动城市从各个层面提升智慧交通的智能性。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站城融合、轨道“微中心”概念。轨道微中心是与轨道交通站点充分融合、互动,可达性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备场所感和识别性的城市地域空间。

郜春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流量经济、枢纽经济、数字经济提供了重要手段和业态场景,也驱动城市轨道交通进一步提升交通服务质量水平。

例如,未来,北京地铁11号线将通过“虚拟连挂”的技术进一步缩短列车运行间隔,高峰期实行6编组列车运行,平峰期实行3编组、4编组列车运行,实现列车连续进站。“交控科技现正在与北京市建立轨道交通行业的示范工程,未来将在北京的某一条线路上示范运用,60秒的最短运行间隔也将成为可能。”郜春海说。

此外,郜春海表示,智慧交通是把人的出行习惯、舒适放在第一位。未来把机场、火车站、地铁、公交、共享单车这些系统融合起来。加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融合,通过构建“换乘便捷、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的综合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和引导城市空间,优化运力资源配置,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是智慧交通的发展趋势,也能够提升“最后一公里”的运营效率。

谈自动驾驶:需在法律、伦理层面深度思考 

从场景落地来看,自动驾驶也是智慧交通落地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眼下,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均在自动驾驶技术层面持续探索。

同时,各大城市也在推动自动驾驶的发展。例如,今年,北京提出要“以数字化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为核心,约6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建设,到2022年,计划完成“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实时的云、可靠的网和精确的图”五大体系建设,并打通网联云控式自动驾驶的技术和管理关键环节,形成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

郜春海认为,“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建设将起到两个作用:首先,示范区将建立起覆盖整个汽车无人驾驶流程的验证实验环境,示范区的建设一方面将给企业验证技术提供空间,也会带动整个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全部的技术可以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内进行测试、验证。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起完备的自动驾驶示范区,更可以直观地给全社会展现出一个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也将给未来科学城、雄安新区等其他地区复制、发展“自动驾驶”创造便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智慧交通市场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根据沙利文数据,企业在智慧交通资产投入建设方面,34.1%的投资应用于智慧交通管理系统,仅11.2%投资应用于交通信息服务。 

而在郜春海看来,无人驾驶的应用也将把更多的人从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优质人力资源投入到公共服务中,打造个性化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和运营模式,优化智慧交通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

“让无人驾驶的汽车和有人驾驶(的)汽车PK情商和智商,仍然需要面临多种挑战。”谈到无人驾驶未来的落地速度,郜春海表示,自动驾驶在各个场景普及应用仍需时间。未来5年,随着“5G+AICDE”等技术的迭代,自动驾驶可能会形成在示范区进行应用推广、在地铁领域全面发展、在公交某些特定区域运营的格局。此外,倘若未来发展至有人驾驶、无人驾驶混合运行阶段,也需要在法律、伦理等层面进行深度思考。

自动驾驶。图片来源:摄图网

谈创新趋势:个性化、定制化诉求不断提升 

事实上,自动驾驶是智慧交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推进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围绕提升城际交通出行智能化水平、加快城市交通出行智能化发展等方面,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智慧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

如今,智慧交通的赛道越来越热闹,一些传统的安防企业、通信企业甚至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加大智能交通市场资源投入,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作为交通领域的一名“老兵”,郜春海认为,纵观技术的发展历程,每当新技术爆发时,总会在交通领域引爆新一轮应用。而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变革,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碰撞创新,交通领域再次被注入新的活力,智慧交通也会释放新动能。

郜春海表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十四五”首要任务,要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实现“0”到“1”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会面对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从标准制定、法律规范等层面,为科技工作者、转化人员等提供更多的保障,使得他们有更多的原始驱动力实现自主创新,同时更好解决“卡脖子”问题、成果转化问题、形成更好的容错机制,才能带动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

谈到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创新,郜春海表示,让智慧交通行业获取信息的经验、途径更加多元便捷,也让技术迭代的速度、效率成倍提升。未来,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共同创新、合作共赢,是智慧交通领域创新的趋势。

此外,随着科技发展的过程,人们个性化、定制化的诉求也在不断提升。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各个行业更加强调定制化,强调对细分行业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新兴技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了。未来需要对细分行业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根据细分行业的特征进行深度融合,给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

推荐阅读:

宝泰隆:卸下历史包袱 夯实产业底座

富滇银行曲靖分行被罚80万:因信贷资金被挪用等

沪指突破3000点,影视豪取八连阳!

热门